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普惠金改案例——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崇义县普惠金改办:绿色与普惠融合的县域创新和探索

来源:赣州金融网发布时间:2024-04-19 09:23:41访问量:

    编者按:3月5日,赣州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赣州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共有33个案例入选,案例涵盖普惠金融机制体制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普惠产品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助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等八大项。 

    赣州金融网微信公众号开设【普惠金改案例】专栏,刊登入选案例详细内容,展现我市在普惠金改中的工作成效。


绿色与普惠融合的县域创新和探索


一、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二者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经营转型指明了方向。崇义地处江西西南,是一个“九分山半分田,半分道路、水面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富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8.3%,湿地资源7万余亩,是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崇义县紧抓赣州市获批国家级普惠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立足自身发展现状、资源禀赋,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发展的广度,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的质量,探索推进中部高森林覆盖县域的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有效路径,形成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崇义先后荣获全省绿色金融先进县、全省首批试点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理念融合,谱写“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篇章

以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优化普惠金融资源配置,从原有的聚焦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等重点对象,延伸至支持绿色高效农业、绿色乡村建设、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江西省环科院专家开展生态经济生产总值(GEEP)核算,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理论方法体系,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一到一个核算框架体系,通过量化崇义绿水青山价值,引入绿色和普惠金融活水支持,探索变生态财富为物质财富的道路,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变。

(二)强化政策融合,做实做厚金融创新“底盘”

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工作成效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政策倾斜。出台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性方案,构建形成了组织体系完善、产品服务丰富、基础设施完备、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普惠金融体系,推动金融资源与产业、项目精准对接,全面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和贷款覆盖率。

(三)强化平台融合,造就新模式新格局激发新活力

组建全市首家“两山价值转化”服务平台,由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担保公司、县林股公司及相关承贷银行等组建林权收储工作专班,通过“林权抵押+担保+收储”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山林资源变现。设立全市首家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实行“1+2+3+4”的运营机制,有效打通湿地修复和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渠道,实现湿地资源变现。搭建“好竹易”数字化平台,通过“科技+金融+担保”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竹产业产值提升30%。创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以中心为载体,打造了集多家金融机构、多种金融工具、多类金融产品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设立全市首家绿色专营机构,由县九江银行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营机制,创新“绿色普惠+出行”、“绿色普惠+产业”、“绿色普惠+湿地资源”等服务模式,推进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四)强化产品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以“政府+协会”合作出资的方式,设立林权收储保证金,撬动合作银行不低于8倍的贷款资金,全面激活林业产业“沉睡资产”。以“政府+龙头企业”等形式,创新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融资、银担服务等多种融资模式。通过财政补助、保险服务和环保管理的有机结合,探索推进环境保护新模式,有效促进县域产业绿色发展。

三、取得成效

(一)绿色产业进一步壮大。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建成商品材基地140万亩,森林经营样板示范林基地51万亩,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精准提高生态产业的附加值,制定以三产融合为中心,刺葡萄、南酸枣、竹木、茶叶、崇义水饺、梯田米6个特色产业的“1+6”产业融合政策,助推全县南酸枣、刺葡萄、高山茶、生态鱼、梯田大米等生态产业的年产值突破40亿元。精准带动林业产业多元融合发展,通过林业项目、林权抵押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培育民营林场43个,经营总面积30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2%,产值达45亿元。

(二)普惠金融进一步落地。2023年前三季度,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林权抵押担保贷款”等金融活水支持绿色农业和小微企业32.02亿元,建成绿色农业基地35个,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融资8亿元,建成128个新农村,打造4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400个美丽宜居庭院。2020-2023年,县政府向各金融机构兑现金融优惠政策奖励862万元。创新“绿色普惠金融+水利”项目融资,获得农发行2.5亿元政策性贷款,有效改善全县生活环境。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绿色贷款余额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全县贷款余额比重36.23%,同比增长38.94%。其中绿色贷款余额35.21亿元,同比增长71.0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40亿元,同比增长17.68%。

(三)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投资3.5亿元建成占地28亩的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园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吸引齐云山食品、君子谷野果、崇义水饺等10余家企业品牌整合孵化,构建“崇水山田”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以品牌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扶贫的新模式,激发“崇水山田”品牌价值最大化,2023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制定绿色金融助推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发挥资金撬动作用,累计发放林权贷款16.7亿元,有效实现269万亩山林资源变现。借助湿地资源运营机制,引入“绿色+普惠”金融活水,创新湿地经营权融资,助推九江银行发放全省第一笔湿地经营权贷款10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2080万元。通过将贷款利率与企业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相挂钩,对章源钨业成功发放4000万元贷款,实现江西省首笔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投放。同时依托“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平台,拓宽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助推力道新能源公司获得首轮股权融资8000万元;完成10家绿色企业股改,6家企业在标准层挂牌、24家企业在展示层展示。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亿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1元,增长8.24%。

(四)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创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中心,2023年累计受理业务咨询12386人次,发放贷款925笔6.83亿元,有效形成绿色普惠金融集聚发展效应。强化数字金融在服务站点的场景应用,引导县农商行开展移动便民支付试点建设,打造移动便民支付百福菜场,为市场内120户商户对开通聚合支付,为20户景区内及周边商户开通所有渠道扫码业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

四、经验启示

(一)理念融合是基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不是简单的两者叠加,而是通过合理规划绿色和普惠领域的发展布局,实现两者在各个方面的相互借鉴与深度融合,从而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绿色生态是崇义的底色,优势资源禀赋下,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交汇处精准发力,以融合发展推动金融“脱虚向实”,打破企业和个人绿色领域发展短期成本高、普惠金融资金落地难的尴尬局面,增强金融服务普惠对象的绿色发展能力,实现小微企业和“三农”获得可得性、可持续性、绿色性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服务是关键。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才能有效促进融合提升。各金融机构在原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推出系列绿色普惠金融产品,不仅满足了企业和客户多维度的信贷需求,也解决了金融资源配置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更多的沉睡绿色资产转化成经济资源,提高了资产流动性和盈利能力,更好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成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三)政策支持是保障。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普惠金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统一的。只有政府完善政策体系支撑,形成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有效推动绿色金融标准融入普惠金融,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和杠杆效应,用绿色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工具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